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7篇
  免费   758篇
  国内免费   753篇
测绘学   446篇
大气科学   476篇
地球物理   570篇
地质学   2395篇
海洋学   560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334篇
自然地理   47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汉阴县长沟金矿,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的单体金形式存在,为粒间金、裂隙金和包裹金。通过金的加工粒级暨测试方法流程的对比试验,认为对1个基本化学分析样品采用"粗碎—三等分后棒磨—细磨至200目平行分析,余样组合为1个样品"的4个分析结果的均值作为其最终的测试结果,经外检分析表明其合格率可达到91.5%,满足固体矿产评价对岩矿测试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活跃,内外动力作用强烈,加之气候异常变化,区内大型滑坡发育。以雅鲁藏布江断裂附近新发现的拉岗村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槽探揭露、地质测年和工程地质分析等基础上,对其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拉岗村滑坡属巨型岩质滑坡,体积达3.6×107 m3,最大水平滑动距离约3050m,滑坡后壁与堆积体前缘高差达965m,最大运动速率达78.1m/s,具明显高速远程特征;(2)受冷冻风化和冰体"楔劈"作用影响,滑坡后部岩体崩裂,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冰川逐渐消退,融雪降水入渗加剧劣化岩体结构,降低岩体强度;(3)根据14 C和10Be测年结果,拉岗村古滑坡形成于距今4140~9675a,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发生的强震可能是该滑坡的直接诱因,岩体受到地震抛掷力作用,原有节理裂隙和新生破裂面发生张剪-拉裂破坏迅速贯通,首先沿断裂附近碎裂结构岩体发生破坏,上部岩体随之失稳并高速下滑。该研究可为认识青藏高原断裂带内大型古滑坡的形成机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车排子凸起与沙湾凹陷过渡带的构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排子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扎伊尔山前,是夹持在南部四棵树凹陷和东部沙湾凹陷之间的三角构造带。然而对这个三角构造带是原地掩伏构造,山前推覆构造,还是走滑构造控制形成的认识存在争议。目前对于车排子凸起与沙湾凹陷过渡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及变形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而过渡带是研究该区构造变形与演化的良好区域,精细研究该区域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对于揭示其构造变形机制以及认识盆山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作用,并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研究区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不整合面识别、轴面分析及平衡剖面等方法,对车排子凸起与沙湾凹陷过渡带进行精细的构造解析、建模与构造复原。研究表明,过渡带发育下二叠统(P1j-P1f),中二叠统(P2x-P2w),上二叠统(P3w),三叠系(T),侏罗系(J),白垩系(K)与古近系-第四系(E-Q)7个构造变形层序。发育佳木河组底部及石炭系内部滑脱层。深部(前二叠系)构造楔发育于整个过渡带,其个数和几何学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上覆背斜形态。构造楔在早二叠世开始楔入,挤压作用持续至三叠纪末期。晚三叠世发育生长地层,显示了P-T构造层褶皱变形的时间,随后三叠纪末期,过渡带受到来自西北缘造山带方向的逆冲推覆构造的叠加作用,表现在后缘发育一系列叠瓦构造,推覆距离约为8 km,南部逆冲断层上盘二叠系-三叠系被剥蚀完全,北部残余少量下二叠统佳木河组。  相似文献   
34.
位于三江南段双江勐库地区的临沧花岗岩,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次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碱长花岗岩。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勐库热水塘附近黑云二长花岗岩中发现了与其紧密共生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MME)—闪长岩。本文对暗色闪长岩包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主量元素分析。暗色闪长岩包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0.9±1.2Ma,与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229.2±0.8Ma)基本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黑云二长花岗岩富K2O和Na2O,Na2OK2O,富Al2O3,铝饱和指数A/CNK平均为1.17;闪长岩K2O和Na2O含量中等,Na2OK2O,富Al2O3和Mg O,铝饱和指数A/CNK平均为0.77。二者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二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均具有相对较高的Mg#(黑云二长花岗岩30.50~61.41;闪长岩58.58~67.34)。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Cr、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6.96×10-6和11.21×10-6)小于闪长岩Cr、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7.62×10-6和75.68×10-6)。综合研究表明,该地区花岗质岩浆的形成很可能与地幔流体作用引发的地壳部分熔融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于陆陆碰撞-后碰撞的构造背景,暗示保山地块与思茅地块在230Ma已经进入了陆陆碰撞-后碰撞的地质时期。  相似文献   
35.
滇西勐库地区退变质榴辉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滇西双江县勐库地区退变质榴辉岩呈构造透镜体产于湾河蛇绿混杂岩带内,该发现弥补了东特提斯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在云南境内的空缺。在岩石学观察的基础上,借助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退变质榴辉岩中的锆石开展了精确的U-Pb年龄测定。所测试的3件样品分别采自3个不同的露头:样品PM011-9-1采自勐库控角剖面,样品PM038-15-4采自勐库地界剖面,样品GH1612-1-1采自勐库根恨大寨。测年结果显示,样品PM011-9-1的23个测点中存在2组较集中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801.0±9.8Ma和227.0±12Ma;样品PM038-15-4的26个测点中存在2组较集中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447.5±3.6Ma和291.7±6.3Ma;样品GH1612-1-1的30个测点中存在一组较集中的~(206)Pb/~(238)U年龄,为229.0±1.3Ma。结合区域资料及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分析,801.0±9.8Ma应属退变质榴辉岩的原岩年龄,可能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早期出现的初始洋壳;而447.5±3.6Ma、291.7±6.3Ma和229.0±1.3~227.0±12Ma这3组年龄可能代表了退变质榴辉岩经历的3期变质作用年龄:分别为峰期硬柱石榴辉岩相的变质作用;中期角闪石榴辉岩相-高压麻粒岩相的退变质作用,为一个降压-增温的"热折返"过程;主期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是一个大幅度的降温-减压过程,奠定了勐库地区退变质榴辉岩的主体面貌。  相似文献   
36.
人口空间化是提升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分辨率的常用手段,现有研究多基于统计建模思想建立多源数据与统计人口的数学模型以预测格网人口。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作为精细人口估算的重要数据源,通常以数量/密度型指标形式参与回归建模,该方式忽略了类型相同但个体规模不同的POI与人口之间数量关系的差异,特征均质化处理造成POI语义细节的损失,导致中心城区人口低估与远城区高估。为此,本文基于随机森林模型,提出一种顾及POI人口吸引力异质性的城市人口空间化方法。该方法在表征POI空间多尺度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入移动定位数据构建人口吸引力指标;并基于非欧式滤 波修正格网人口权重,建模人口空间自相关,刻画水体等障碍物对局部空间连通性的影响。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开展100 m格网验证,通过与POI密度型回归模型、公开人口数据集的对比和消融实验,展现了人口吸引力指标与权重修正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平均绝对误差为WorldPop、GPW及对比模型的1/4~2/3,在精细人口空间化场景具有精度优势。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移动定位数据采样率及格网粒度对建模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1月24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召开“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部署动员会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济宝,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毛忠民,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何晨,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黄松涛参加会议。会议指出,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力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38.
面向地上下无缝集成建模的新一代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上下无缝集成三维建模是新一代3DGIS的主要标志,地上下无缝集成建模已成为当务之急。在三维空间建模技术现状与存在问题、目标层次与功能需求及三维空间模型现状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地上下集成建模的两个层次和无缝集成的基本原理;阐述以CD-TIN为纽带、以BRep-TIN-GTP为核心、以三层混合模型为成份的地上下集成空间数据模型的概念结构与典型逻辑关系。并结合城市与矿山应用,介绍该集成模型在GeoMo3D系统中初步实现后的可视化效果。同时,指出了与地上下集成建模相关的近年3DGIS的主要攻关方向和重点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39.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两个重要的二叠纪大火成省之一,不仅有大规模的溢流相玄武岩喷发,还有复杂多样的侵入岩及其组合。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叠系等显生宙地层发育区,对于前寒武系等古老层系中是否存在二叠纪岩浆侵入未引起重视。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阿克苏地区前寒武系中识别出数条侵入南华系的基性岩墙和较大规模侵入震旦系的基性岩床。岩墙、岩床与围岩之间均显示出典型的侵入接触关系,包括岩体内部结晶粗、边部结晶细的淬冷边结构、岩床顶底面显著的切层现象以及包裹围岩团块等;显微镜下观察表明,辉绿岩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和嵌晶含长结构。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侵入下震旦统的辉绿岩岩床和侵入南华系的辉绿岩岩墙的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约为290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绿岩岩床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稀土及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结合Sr-Nb-Pb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它们来源于碳酸盐化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辉绿岩岩墙具有Nb、Ta、Zr、Hf等负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来自曾被俯冲相关流体/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本文的早二叠世辉绿岩岩床和岩墙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和岩浆演化...  相似文献   
40.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钨锡成矿. 为了厘清花岗岩与钨锡成矿的时空关系,采用野外调查、显微鉴定、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矿田内多期次花岗岩岩体(脉)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锡田矿田发生了三期岩浆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期(435~441 Ma)、印支期(220~230 Ma)、燕山期(141~160 Ma);三期花岗岩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等,亏损Ti、P、Sr、Ba等微量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其中加里东期花岗岩与印支期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而燕山期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不同时期花岗岩中的成矿元素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逐渐升高,特别是W、Sn元素在燕山期白云母与二云母花岗岩中最为富集,这与华南地区燕山期钨锡大爆发的时间是一致的;印支期岩体接触带发育少量矽卡岩型Fe-Cu-W多金属矿床,燕山期岩体接触带也发育矽卡岩型W-Sn多金属矿床,并在附近陡倾的张裂隙中发育多个中大型石英脉型W-Sn矿床,而加里东期岩体附近尚未发现钨锡矿化. 因此,锡田矿田的多期次花岗岩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是时空耦合的,且成矿以燕山期矽卡岩型与石英脉型钨锡矿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